图片

中国徽派祠堂牌坊建筑艺术

《国际艺术新闻网》 摄影记者  张希光

 

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民居、祠堂和牌坊,可见祠堂在徽建中的地位。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寄园寄所寄》载:“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祠堂根据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坎罗东舒祠融“古、雅、美、大”于一体,共四进四院,后寝宝纶阁高达13.6米,面阔11开间。著名的祠堂还有龙川胡氏宗祠、黟县敬爱堂、棠樾敦本堂等。

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宏村承志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和“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木雕精品。宏村的乐叙堂也是同样,中间挂有汪氏祖宗的挂像,两边挂有祖训和族规,正梁上挂“恩重谊长”牌匾,大厅两边挂着木雕精品。

祠堂的地位在古徽州之中是极高的。祠堂脱胎于宗庙,是家族祭祖开会的地方。从祠堂的规模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家族繁衍及盛衰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这些大祠堂,用料硕大厚实,有的竟采用整块长达6.7米、高1米多,宽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圆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厅柱;开凿出整块10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板作台阶。祠堂的“享堂”、“寝堂”采用一色的名贵木材,如银杏等,称“白果厅”;也有重梁叠架,称“百梁厅”。祠堂大门多作“五凤楼”,白色高墙黑色飞檐。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

西递村宗祠是比较典型的徽派祠堂

宏村乐叙堂(右侧)的外表比较朴实,位于村中央月塘旁

宏村乐叙堂屏风早已失落,现有屏风是近年重做,屏风上的文字说明当年建汪氏宗祠缘由

宏村汪氏宗祠乐叙堂正堂,正中央是祖宗像,正面两旁是祖训,两边墙上部挂着族规

棠樾鲍氏宗祠乐叙堂,上匾“乐善好施”是当朝皇帝所赐

乐叙堂正梁

 

牌坊的历史久远,春秋战国时便已诞生,开始作为村落中的门来使用,称为“衡门”。随着时代的演变,又变做标志性建筑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明清时,徽州人文荟萃,居高官者甚多,加之徽商财力雄厚,树立牌坊日益鼎盛。
牌坊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作为民居、墓道、祠堂、里坊、衙署门前的标志性建筑;另一种则是旌表坊。用来褒扬功绩,彰表忠烈人物的,如歙县棠樾村鲍灿坊旌表明弘治年间鲍家孝子鲍灿,坊阔9.55米,进深3.55米,高8.86米,建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鲍象贤尚书坊群有近十个之多,主要表现兵部左侍郎鲍象贤,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四座清坊为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漱芳父子乐善好施坊、鲍父渊节孝坊、鲍运昌孝子坊的四座坊均为冲天柱式,结构类似。牌坊结构有很多种,就不一一例举了。

西递村落门坊

歙县棠樾村鲍氏宗祠和牌坊群在一起

褒奖鲍家“乐善好施”圣喻,牌坊为旌表坊

鲍氏家族牌坊群落

 

在徽派的祠堂和牌坊中常见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徽派“三雕”以绩溪、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徽派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不矫饰,不做作,自自然然,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以大自然为依皈;不趋时势,不赶时髦,不务时兴,此谓之自然。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朴素淳真,此谓之古朴。

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祠堂中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
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被装饰在祠堂的飞檐、璧墙。

西递村宗祠上的飞檐是砖雕,飞檐上还有砖雕的石狮、飞鸟

 

石雕在徽州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祠堂的廊柱、门墙等处装饰,在牌坊上则更多被应用。一般采用浮雕与圆雕艺术。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西递村祠堂边的石狮

西递村祠堂边上的拴马桩

西递村祠堂正门旁立柱石雕

 

木雕主要用于祠堂内部的装饰,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浅浮雕为主。

宏村乐叙堂宗祠正堂中木雕画–社戏,雕花板采用名贵木材